污染成常态,仁爱礁燃起大火,菲律宾狠到连自己人都不放过
- 2025-03-21 22:31:02
- 10
2月底最后一天,非法“坐滩”仁爱礁26年之久的“马德雷山”号破船,突然燃起大火冒出滚滚浓烟。由于烟雾缭绕视野不清,现场渔民拍下视频的同时,一度认为菲律宾这艘破船必将葬身火海,有图有真相网上一片叫好声觉得大麻烦终于解决了。

燃烧画面
那么真相到底如何,3月1日中国国际电视台(CGTN)发布视频解读,认为这不是意外失火把船给烧了,而是菲律宾留守船员主动行为在“焚烧垃圾”。从公开视频画面确实可以看到,冒出浓烟部分在船只前甲板方向,距离船只中后部住人舱室还有点远。虽然拍到船上人员在走动,但并不是像网上流传的有留守船员“跳海”逃生画面,船只没有烧毁有点可惜,但这种焚烧行为却直接威胁到仁爱礁周边海域生态环境。
随后“南海之声”也对此发文,菲律宾留守士兵直接在船上烧垃圾行为,不仅严重违背国际公约,更是对南海生态环境与现场人员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同样也是对联合国《人类环境宣言》的公然蔑视,以及对人类良知的公然挑战,说到底公约也好、国际法约也罢,在菲律宾眼中都是不存在的,他们根本不在乎周边生态环境污染,类似行为也持续了26年之久。

相关报道
如果以《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》为准,塑料垃圾严禁在海洋环境中处理,其他有害废弃物也需要经过粉碎后,在远离海岸至少12海里处排放。实际情况是,菲律宾长期在仁爱礁潟湖内焚烧包含塑料、橡胶制品的生活垃圾,公然违反公约核心条款规定。焚烧引起的浓烟包括二噁英、多环芳烃等剧毒物质,它们通过海风扩散到周边海空域,对生态环境造成持续性污染。
而且焚烧之后排入海中的残渣,更是直接导致仁爱礁珊瑚覆盖率大幅下降,鱼类种群锐减,生物多样性遭到不可逆转破坏。在去年中方发布的仁爱礁生态环境报告中,明确提到潟湖沉积物中微塑料含量不断升高,已经造成长期生态隐患,而且还将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人类生命健康。报道中更有大量证据表明,仁爱礁非法“坐滩”登陆舰在不断制造污染,不仅直接排泻到海里,还将塑料制品直接扔入海中。
废弃渔网等
所以在去年报告发布后,菲律宾受到舆论上的巨大压力,于是他们干脆换种方式,减少或不再往海里直接倒废弃物。而是加大在船上焚烧垃圾频率和规模,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国际舆论批评,还可以通过制造影响引发国际社会注意,比如进一步制造在仁爱礁长期存在事实,将来有更多借口可以声索所谓“主权”。
不过菲律宾方面为了国际舆论上好看,却连自己人都不放过,船上巴掌大地方点起包括塑料制品在内有害物质,相当于制造了一个“移动毒气室”。从视频画面可见,在船上大量焚烧废弃物的同时,浓烟附近还有不少士兵在走来走去,除了换运物品“添柴生火”外,其实都在围观打发时间。毕竟船上太小,平常也没什么娱乐活动,难得可以烧火刚好打发无聊的生活。但大量有害气体直接吸入体内,如果时不时处于这样的环境中,那么有很大概率出现神经损伤、呼吸道疾病等,当然这些菲律宾政府和军方可不会负责到底。
留守人员无娱乐可言
连自己人都不放过
从焚烧行动分析,实际我们对仁爱礁管控已经强化到一种层度,菲律宾再想像以前一样非法侵闯,实施夹带建材上舰已没有可能。如果不愿自行拖离,还想继续非法“坐滩”下去,那么将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会越来越大。船只有解体风险,船上人员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,各种挑衅如果继续进行,将彻底失去补给上舰可能。
浓烟滚滚